研究报告
Research Report

芍药和牡丹的溯源和词源学考证  

方宣钧1,2
1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 诸暨, 311800
2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 三亚, 572025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2 篇   
收稿日期: 2023年06月29日    接受日期: 2023年07月04日    发表日期: 2023年07月09日
© 2023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本文首次以英文发表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rticulture上。现依据版权所有人授权的许可协议,采用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协议对其进行授权,用中文再次发表与传播。只要对原作有恰当的引用, 版权所有人允许并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如果读者对中文含义理解有歧义,
推荐引用:

方宣钧, 2023, 芍药和牡丹的溯源和词源学考证,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21(2): 1-5 (doi: 10.5376/mpb.cn.2023.21.0002)

(Fang X.J., 2023, Tracing and etymological study on peony and Mudan, Feng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online)), 21(2): 1-5 (doi: 10.5376/mpb.cn.2023.21.0002))

摘要

芍药和牡丹均起源于中国,先有芍药后有牡丹,已获得学术界的肯定和国际上的认同。但是,芍药和牡丹从何而来,从何而去,两者又有何异同?一直存在争议,也缺乏历史文献佐证。本研究试图从博物学和词源学的视角理清和考证芍药和牡丹的前世今生以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本研究表明,芍药在2 400年前的春秋时代,已经广为种植或采摘;在2 000年前的汉代,牡丹已经从芍药中分化出来,演化成一个独立的品种,到了1 400年前的唐代牡丹和芍药有明确的区分,特别是在唐代中晚期(公元7世纪)有广泛的栽培。

关键词
芍药;牡丹;词源学;博物学;溯源

Tracing and Etymological Study on Peony and Mudan

Fang Xuanjun 1,2*

1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huji, 311800, China

2 Cuixi Academy of Biotechnology, Zhuji, 311800,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james.xj.fang@qq.com

Abstract Peony and Mudan both originated in China. Mudan came after peony, which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internationally. However, where did peony and Mudan come from and where did they distribute, and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 There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y, and there is also a lack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support i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larify and study previous existence of Peony and Muda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civi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history and etymology. This study shows that peony was widely planted or pick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2 400 years ago; 2 000 years ago in the Han Dynasty, Mudan had been differentiated from peony and evolved into an independent variety. 1 400 years ago in the Tang Dynasty, Peony and Mudan we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7th century AD).

Keywords Peony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Mudan (Paeonia×suffruticosa Andr.); Etymology; Natural history; Traceability

 

芍药,别名草芍药,是草本植物,而牡丹,古称木芍药,为木本植物。其二者与梅、兰、菊、荷并称为中国古代六大名花,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关于芍药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2400年前的《诗经》之中,而牡丹之说最早可追溯至东汉初期。

 

其实,最早的时候,古人牡丹、芍药不分,二者合称芍药。直至东汉皇帝刘秀赐名“汉牡丹”后,牡丹逐渐取代木芍药之称,流传于世,直至唐代才将二者明确区分。而芍药、牡丹其名的由来,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解释。

 

芍药,五月花神,为花中之相;牡丹,国色天香,乃花中之王。其二者不但极具欣赏价值,而且药用价值显著。故而,从古自今牡丹与芍药就备受国人青睐,不仅衍生出了诗词歌赋、故事小说、园林设计等诸多艺术形态,在民俗学、本草学等领域也留下诸多文献记载。

 

然而,经过了数千年的积累,使得牡丹与芍药的文献繁复冗杂造成信息泛滥、过载,不利于后人的考证研究。本研究从博物学和词源学的视角,依据中国历史文献信息,对其二者的起源、演化进行理清和考证,有利于人们深入了解牡丹与芍药的演化史。

 

1芍药牡丹的文献记载溯源

1.1芍药可追溯到2400年前

芍药在《诗经》之《国风·溱洧》里就有记载,古汉语原文如下:

 

溱(zhēn)与洧(wěi),方涣(huàn)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cú),且(qiě)往观乎!洧之外,洵(xún)訏(xū)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xuè),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liú)其清矣。士与女,殷(yīn)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致含义为: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长。

 

诗中提到的溱水、洧水是古郑国的两条河流的名称,勺药即“芍药”。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通常认为《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 066年)以后产生的,而古代郑国是周朝姬姓诸侯国,始于公元前806年,终于公元前375年,由此可以推断,中国人对芍药的认识已经有2 400年至3 000年的历史。

 

1.2牡丹可追溯至1400年

牡丹的名称出现,被认为是在汉代。1932年的《柏乡县志》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躲入弥陀寺的牡丹花间,躲避王莽大将王朗军的追兵,刘秀称帝后,遂赐名“汉牡丹”。刘秀称帝的时间是公元25年,由此可以推测,刘秀赐名“汉牡丹”距今已有2 000年的历史。

 

也有人认为牡丹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

 

唐代还有一些记载,认为隋朝已经广泛种植牡丹,“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隋炀帝杨广继位于公元604年,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唐代魏征等撰写的《隋志》素问篇中也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

 

上述关于牡丹的记载,如果属实,则可以推断牡丹栽培的历史也已经有2 000年,但是上述记载并非同时代的第一手文献,显然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定论。

 

然而,在唐代,唐人对芍药和牡丹已经有明确的区分,牡丹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的地位已经非常明确,唐朝是公元618年立国,至今已有1 400余年的历史,从这一点推算,牡丹可追溯的时间至多可达1 400年。

 

2芍药牡丹名称的词源学考证

2.1芍药的名称来源

芍药为何叫“芍药”呢?明代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中有明确的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可见“芍药”可能是由“绰约”音转演变而来。关于芍药的别名很多,如将离、离草、婪尾春、没骨花、余容、红药、黑牵夷等。

 

2.2牡丹的名称来源

牡丹与芍药形似类同,在中国古时,两者合称为“芍药”,也将牡丹称为“木芍药”,那么,后来为何又将“木芍药”成为“牡丹”了呢?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十四草之三中记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同时还指出牡丹有许多别名:“牡丹,释名,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2.3牡丹和芍药的英语名称

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芍药称为Peony或Paeony,是以希腊医学和治疗之神Asclepius的学生帕昂(Paeon)命名的。在希腊神话中,Asclepius嫉妒他的学生,宙斯把Paeon变成了芍药花,使他免于Asclepius的愤怒。

 

而对于牡丹,原来与芍药一样,都称为Peony,也称作Tree peony或者Chinese tree peony,后来也有人称其为Mudan peony。植物分类学家认为牡丹是古代中国人一种人工培育的杂交种群,不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物种,并将学名命名为Paeonia X suffruticosa,这里的物种名称“suffruticosa”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suf-”只是一个前缀;第二部分“fruticosa”,意思是灌木状。

 

如今,在英语世界,将Mudan作为牡丹的English common name已经被普遍的接受。

 

3芍药和牡丹演化节点的考证

宋代的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宋代的王禹傅《芍药诗序》提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成书于汉代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可见,汉代已有关于“牡丹”的说法,是一种生在山谷的可作药物的植物,由此推断牡丹在汉代尚未成为普遍栽培的植物。

 

与唐代与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齐名的唐代博物学家、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19中说到:“牡丹,前史中无说处。……检隋朝《种植法》七十卷中,初不记牡丹,则知隋朝花药中所无也。”这里也说明隋代尚没有牡丹的记录。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首诗是唐人对牡丹和芍药有明确的区分的一个实证。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2年,这个时间段是唐代的中后期,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认为,刘禹锡诗中用了唐代诗人李正封的《牡丹诗》中的“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唐大和二年(828)至五年(831)作者在长安所作;与刘禹锡同时代的白居易和吕温分别有关于牡丹和芍药的诗篇,也可佐证牡丹和芍药至唐代已有明确的区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6年,他的《移牡丹栽》记载用金钱买牡丹栽种的事实,“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

 

而唐代吕温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11年,其《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则见证了权贵们在四月份移栽种植带花芍药的景象,“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4结论

综合上述文献记载和分析,我们可以肯定芍药和牡丹起源与中国,在2 400年前的春秋时代,已经广为种植或采摘;在2 000年前的汉代,牡丹已经从芍药中分化出来,演化成一个独立的品种;到了1 400年前的唐代牡丹和芍药有明确的区分,特别是在唐代中晚期(公元7世纪)有广泛的栽培。

 

参考文献

顾观光辑, 清, 《神农本草经》, 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李时珍撰, 明代, 《本草纲目·卷十四·草之三》,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

李濬撰, 唐代, 《松窗杂录》, 中华典藏

刘禹锡撰, 唐代, 陶敏, 陶红雨校注, 《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 北京: 中华书局2019年版

郑樵编撰, 南宋, 《通志·卷七十五》, 北京: 中华书局2016年版

    0.625
00120
《分子植物育种》网络版
• 第 21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方宣钧
相关论文
.
芍药
.
牡丹
.
词源学
.
博物学
.
溯源
服务
. 发表评论